蕨翌園藝

.2019/6/4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新聞稿《勇闖石炭紀開發蕨類新商機》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園生產系謝清祥教授所指導的碩士生周玉儒及張育瑋同學,在學期間即投入蕨類植物的相關研究,畢業後看見市場的需求,合夥成立「蕨翌園藝企業有限公司

以在校所學的專業技能,透過組織培養的技術,運用蕨類植物特有的綠球體,突破傳統繁殖方法的限制,將蕨類植物大規模量產,補足國內市場需求。

 

二位畢業同學經由本校創新育成中心的輔導,申請教育部「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簡稱U-start計畫)」,不僅通過第一階段的徵選,獲得創業補助款,還成為第二階段具有新南向意涵的績優團隊,給予獎勵金50萬元。頒獎典禮中,「瓶中植栽」小禮品也深受教育部潘文忠部長喜愛。

 

108年6月4日上午11:00於本校生技大樓3樓308組培室舉辦成果發表,誠摯邀請媒體朋友蒞臨指導。

 

周玉儒及張育瑋同學從學生時期便對植物有著濃厚的興趣,在親近大自然時,偶然間發現野外許多具有高觀賞價值的植物被濫採,嚴重破壞該地區的生態。他們深知台灣擁有許多具有高觀賞價值的植物,尤其蕨類植物的密度更是世界之冠,但礙於傳統繁殖方法的限制,導致商品化的種類相當稀少。

市面上的蕨類盆栽短缺,多仰賴國外進口或以山採方式取得,且市場上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為在取用自然資源與生態保育間取得平衡,因此在求學期間便致力於研究蕨類的組織培養繁殖技術,目前已具備兩項蕨類植物的量產技術。

 

蕨類植物可減少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成為淨化室內空氣的熱門商品。近年來,歐美地區將花藝融入生活中的習慣吹向台灣,因此耐陰、簡便照顧的蕨類植物,成為妝點生活環境的首選。再者,全球觀賞水族產業興起,水族缸和水陸缸造景的植物需求量增加,因此水生蕨類的需求也不斷提高。

 

目前台灣多數蕨類植物皆是野採苗,而利用傳統繁殖方法,繁殖倍率低落且品質不一,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周玉儒及張育瑋同學透過在Class 10,000等級的無塵室進行組織培養的標準化流程生產和嚴謹的品質管理培育,製造出整齊、健康與無菌的植物種苗。並將組織培養技術與文創業結合,生產「瓶中植栽」與「植物瓶中造景」,將植物與藝術結合,成為受歡迎的療癒商品。

 

幾年前,筆筒樹萎凋病大爆發,造成台灣筆筒樹大量死亡,又因盜採氾濫,使筆筒樹族群大幅減少。因此,也投入筆筒樹的組織培養研究,期盼提供大量的健康種苗,供原生地復育使用,減輕筆筒樹野外生存的壓力,讓來自石炭紀的活化石得以延續生存。

 

同學的技術與想法獲得教育部U-start創新創業計畫的肯定,不僅通過第一階段的徵選,獲得創業補助款,還成為第二階段的具有新南向意涵的績優團隊,榮獲50萬元獎勵金。